找到相关内容680篇,用时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禅门公案七则

    一切都是虚幻的,就是自己的亲人,也跳不出这个圈子。习禅的人要有“定力”,不为富贵贫贱而转移,才是真实的人生。   缩头乌龟   梵天禅师由于禅境高,不为俗人俗事所缚,看上去似乎“吃亏”,实际上...机锋”(唇枪舌战),从中探索对方“禅境”达到了何等阶段。   有一次,雪峰禅师和三圣禅师同去峨嵋山,看到树上一只猴子跳跃不停。雪峰便说: “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面古镜,这只猴子心中也有一面古镜。(古镜...

    秦孟潇

    |禅宗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2/11290035702.html
  • 神彩论与“逸”的追求——书之妙,神彩为上,形质次之

    ”的禅风。与苏轼虽谈清空、疏淡,但难以泯灭个性的骚动的“狂禅”相比,显然带来禅境上的一些变化。那就是“萧散简远,妙在笔墨之外”的神韵,那就是疏淡到没有火气方得高境,这就是姜葵的“萧散之气”的内在旨趣。这种尚雅的变化到了明代的董其昌那里便成了“淡雅”。尽管董其昌并没有在书论上划分“南北二宗”,但他在书论上倡导“淡”的禅境其实也倡导南宗的书法:余谓张旭之有怀素,犹董源之有巨然,衣钵相承,无复余恨,皆以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55040461.html
  • 神彩论与“逸”的追求

    、“风神”、“飘逸”,正是这种“雅”的禅风。与苏轼虽谈清空、疏淡,但难以泯灭个性的骚动的“狂禅”相比,显然带来禅境上的一些变化。那就是“萧散简远,妙在笔墨之外”的神韵,那就是疏淡到没有火气方得高境,这就是姜葵的“萧散之气”的内在旨趣。这种尚雅的变化到了明代的董其昌那里便成了“淡雅”。尽管董其昌并没有在书论上划分“南北二宗”,但他在书论上倡导“淡”的禅境其实也倡导南宗的书法:余谓张旭之有怀素,犹董源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80145145.html
  • 禅的意境美学: 以禅艺合流与石涛的一画论为研究的主要对象

    他们的创作中沟通禅与艺术,以此名世,王维且为境界派之唐诗之宗师,达到诗意与禅境融合为一的境界,又为后代之著重气韵禅境与素笔的文人画之始祖。但大体而言,他们虽然在创作上虽然沟通禅与艺术,但在思想上却多只...随之而风尚。 [2]   晓云法师又指出方外画人也创作了大量的山水画佳构,如宋巨然、惠崇、明季之渐江、石涛、八大山人、石溪之方外画人,用以表现山林意境幽远,其禅境豁然,写胸中逸意,所以这些山水画也都是...

    赖贤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84447708.html
  • 石头宗心性论思想述评

    禅境。希迁初见行思时有一段对话:师问曰:“子何方而来?”迁曰:“曹溪。”师曰:“将得什么来?”曰:“未到曹溪亦不失。”师曰:“凭么用去曹溪作398页什么?”曰: “若不到曹溪,争 (怎) 知不失?”(...心性自然,一切现成、心是一切的思想。前面提到,文益就说,以往圣人所见的境界,是唯见自心。他认为,若直见自心,那就“一切声都是佛声,一切色都是佛色。”(注27)一切都是禅境、佛境。这是进一步阐发了自心是...

    方立天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21548202.html
  • 三身本具的禅修方便

    自性)中,并能体会、安住到空灵、活泼而自由的禅境,在这种自然任运的息心状态中安住下来的禅修就是止。   值得注意的是不久后,你将会在这种禅修的状态中,觉受到身心的柔软和安宁,暖乐、无念与清明的状态也会...否则就成了对待法。   所谓离心意识参禅,当是说应远离暂时的粗大分别之念,使根识收摄到一点,也就是以致心一处、无事不办的手段,使各种粗大心识的能所对立,逐渐消融于无分别的禅境中。因为一切所谓的对立束缚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10249461.html
  • 李叔同的文化结构与文化人格

    不为世俗所见容。他的大彻大悟,就意味着对人生的大弃大毁,他在虎跑寺一绝红尘,恰如广陵绝响,充满了人世沧桑的悲凉韵味。他说禅时往往借助艺术的手段把禅境延伸到艺境,使听者感到既生动又容易理解;说艺术...艺术的手段把禅境延伸到艺境,使听者感到既生动又容易理解;说艺术时又借禅的玄机妙理把艺境提高到佛境。综观李叔同的一生,似乎一直是用自己的生命之音,向世人召唤救世之道。两只话筒对接,传出的是同一个旋律,同...

    赵大民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20249602.html
  • 浅谈鸡足山楹联的特色

    或赞誉鸡足山在中国佛教名山中的地位,或阐述佛理,或描绘禅境,因品题之外不同,各择其重。  悬挂在鸡足山灵山一会牌坊,迎着上山游客面的那幅楹联:  梵钟声彻三千界,  鸡足名标第一山。  讲的就是鸡足山...所以进入的禅境。至此不难看出这幅楹联也包含着佛教色彩,只是这种佛教色彩很隐晦,需用心品味才能品出。  上面我所谈的只是我对鸡足山楹联的一些初浅的认识。鸡足山楹联文化的内涵是丰富的、精深的,要参透其中三味...

    谷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11250894.html
  • 佛教与茶文化

    ,精神上潜在沟通。茶可以使僧侣步入理想的禅境,同时禅境也以茶人的胸怀契合,这即是“茶禅一味”的深刻内涵所在。 茶在成为寺院生活一部分的同时,僧人也通过生活中的实践推广了茶。首先在茶树的栽培上,...

    石山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20050997.html
  • 夏日午后读禅诗

    故乡的田野上,没有可比,却只能这么相比。诗人无论走到那里,不等诗句写完,诗句中的画面便消失,甚至不复再来。一个别人随手丢弃的易拉罐,便轻而易举地砸碎了诗人眼前的禅境,悠然的心顿时落寞。那山那水如同浅梦中...自残的茫然之后,便沉静了。然,二毛世界是纯净美妙的。  禅境因各人的感悟而不同,新禅诗也一样,感悟的深浅完全在于读诗的人。 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...

    王心丽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73361312.html